发布时间:2025-10-15 18:02:32    次浏览
参考消息网6月20日报道美媒称,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经济一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将过去三四十年划分成四个不同阶段是很有意义的。目前,中国正处在第四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刚刚启动,且困难重重。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网站6月18日报道称,发展中国家要成功进入发达阶段,需要采取两套政策。第一套政策显而易见,旨在直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给予其所需要的资源,如良好的基础设施、资金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第二套政策不易描述,它旨在切实改善社会资本,以使个人和企业能够高效地使用这些资源。这些改革包括建立富有成效的激励体制、具有可执行力的强大和高效的法律体系、可高效分配资本的金融体系、限制政治阶层和精英阶层干涉财富积累过程、禁止权力寻租,以及鼓励创业和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等。报道认为,这种增加社会资本的自由化改革很可能不受精英阶层的欢迎,除非财富或生产力的积累足以让精英阶层在利益分配份额减少的情况下仍可以获利。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首次自由化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北京推动了一系列旨在增加社会资本的自由化改革。这些改革废除了严重束缚中国高效行动能力的法规,让经济活动的增长出现井喷,创造了巨大的财富。2、“格申克龙”阶段。中国开始了令人惊讶的第二阶段增长,其特点是大量国内资源为投资繁荣提供了资金,促进了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中国着手推动的一项计划化解了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提出的限制经济发展的因素:即储蓄不足,无法为国内投资需求提供资金;私营部门没有进行建设性投资而普遍失利。报道称,尽管所有中国人都从这一财富创造过程中受益,但新的精英阶层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这在很大程度是由于为增加存款而对家庭收入增长设限的措施。3、过度投资阶段。由统治精英阶层主导的投资持续快速增长造成了经济迅速增长的幻象。然而,由于这种增长是由更加快速的债务增长所支撑的,它最终是不可持续的。4、第二次自由化阶段。现在,中国所需要的是第二次自由化改革,促使社会资本大幅增长,从而创造更多生产活动。这些措施必须包括改变法律结构、具有可执行力的商业法律、改变资本定价和分配的方式,以及其他具有激励机制的因素。报道认为,由于这几乎必然意味着削弱那些让精英阶层得以权力寻租的政策,这些改革总是很可能遭到强烈抵制,直至债务水平已经高到了紧迫的程度。 报道称,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多数改革措施是自由化改革,旨在增加社会资本。在最近的案例中——土地改革、户籍改革、环境保护、利率自由化、资本分配方面的管理改革、市场定价和取消补贴、私有化等——这些改革有效地将财富从政府和精英阶层转向家庭以及中小企业。报道认为,北京必须尽快且有力采取“第二次自由化阶段”经济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重新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首次自由化阶段”的改革式样。当然,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在于,应在达到其债务承受能力极限前及早展开自由化改革。政府必须在展开改革的同时,应对那些得益于中国生产力增长受限、以及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失利的群体的激烈反抗。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6月17日报道,穆迪(Moody's)在新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在经济实力方面得分“非常高”。他们认为,中国应有能力在经济再平衡过程中逐步摆脱依赖信贷增长模式的同时,维持很高的信用评级。今年中国官方增长目标是7.5%,低于2010年出现的两位数增长速度。穆迪认为,今明两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幅度将跌至6.5%到7.5%之间,而更长期的情况则要看收紧信贷以及完成结构改革的政策有多成功。穆迪表示,就在中国完成这一转型的同时,中国的评级可能会保持在“Aa3”。为此,穆迪提到中国除了在宏观经济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外,还具有财政能力和应对外部缓冲的实力。穆迪表示:“不过,能否成功推行政策对中国克服挑战的能力将是至关重要的。“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将长期稳定置于短期增长之上,这种政策推进方式为提升中国主权信用状况提供了支持。”在投资者主要关注乌克兰和伊拉克这两个危机策源地之际,德国专家却在仔细观察中国。德国媒体称,中国经济对全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它给投资者带来希望。据德国《商报》网站6月16日报道,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达到7.5%。中国在过去几年里扮演了全球经济火车头的角色,并发展成为西方出口的主要买家之一。如果中国的经济引擎运转不畅,将给全球的很多出口企业带来显著影响。报道称,7%至7.5%的GDP增长关口对市场参与者来说具有重要的心理意义。最近一段时间,对中国经济、尤其是对房地产和银行领域存在风险的恐惧一直在蔓延。因此,保持至少7%的预期增长率是重要的。中国政府肯定清楚这一点,并会为此采取措施。中国过去积累的经验让人们希望这次它也能巧妙地取得成功。报道说,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柱是出口。中国大约17%的商品出口到美国,19%出口到欧洲,大约50%出口到亚洲邻国。中国出口最近再次加速增长。5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7%。由于中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也微幅上涨,因此未来几个月中国经济再次温和增长的机会很高。报道提到,中国股市在6月份上半月发展很好——尤其是中国海外50指数。那是主要在中国内地开展业务、但在香港或美国上市的50家大型企业。其中前5大企业包括两家银行、两家技术公司和拥有全球最多客户量的中国移动公司。报道说,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大的银行,由于它们在房地产领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因此依赖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两家金融机构的股票在过去几周里涨势良好。腾讯控股和百度这两家互联网公司的股价目前几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搜索引擎百度获益于其在中国很高的市场占有率(60%以上),腾讯控股则因为中国人对社交网络、电脑游戏和网络广告日益增加的需求而实现了营业额和利润的增长。